提问:
艺术留学大表哥
分类:精选问答
优质回答
胡适的《尝试集》是新文学第一部个人新诗集,亚东图书馆一九二〇年三月初版,同年九月再版,一九二二年二月三版,十月“增订四版”。
增订四版成为《尝试集》的定本。胡适为此书初版、再版和增订四版都写了序,不过,再版时未保留初版序,增订四版时也未保留初版和再版序。书中《尝试篇》和《去国集》又另有序,增订四版时对初版《尝试篇》序作了大幅度删改,并移作“代序二”。这次编选把《尝试集》所有序言全部编入。这些长短序言集中在一起颇有规模,从中可以领略胡适“尝试”新诗的思想变迁和探索过程。《谈谈“胡适之体”的诗》虽然是后续的讨论,仍大大有助于了解胡适对新诗一以贯之的基本观点。作为“五四”新文学的核心人物,胡适《谈新诗》对新诗创作在新文学运动中特殊地位和作用的探讨,以及对康白情《草儿》、俞平伯《冬夜》、汪静之《蕙的风》等早期重要新诗集和陈衡哲小说集《小雨点》的品评,都从文本细读的角度体现了胡适的新文学观,也颇具启发。
其他回答
《新诗集》,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,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,是胡适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。问世以来引起文学界、理论界的广泛争论,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。
胡适,著名学者、诗人,原名嗣穈,学名洪骍,字希疆,后改名胡适,字适之。安徽徽州绩溪人,以倡导“白话文”,领导新文化运动著闻于世。
我国第一部新诗集为胡适的《尝试集》。
1920年3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《尝试集》,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新诗集。
作者胡适既以“尝试”白话诗的写作促进其“新文学”观念的形成,又以“新文学”观念为指导进一步深化他的新诗创作。他重视诗歌内容的探索“新路”,强调诗歌要写生活经验,抒真情实感。
《尝试集》部分诗篇触及时事,表达追求自由和民主的理想,一些写景、咏物诗,也都具有新颖的意境和新鲜的思想气息。《尝试集》开创了白话诗的“新形式”,实现了“诗体的大解放”,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
胡适1910年去美国留学,先学农科,后改学文科,1917年得哲学博士学位,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。
1916年他把《文学改良刍议》一文邮寄给国内主编《新青年》的陈独秀,陈把文章刊登在1917年第2卷第5期上,由此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第一页。胡适在我国首先创作自由体新诗,其《尝试集》是中国现代新诗的第一部诗集,影响甚大。
上一篇: 胡适学过什么专业
下一篇: 胡适给孩子的一封信写于什么时候
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
帮你选择靠谱的中介
关注【留学查一查】
解决你所有的留学疑问
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
阅读更多文章